特区四十年丨当深圳抵达雄安
时间:2020-08-20 【返回列表】

 

 

《南方》杂志2020年第16期

 

 

改革开放看深圳,21世纪看雄安。新区瞄准“高点”,特区必须“示范”。深圳与雄安,就这样产生了天然联系。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丨黄曦

中共河北省委《共产党员》杂志记者丨李彬


 

2017年4月1日,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在河北省保定市容城县、雄县和安新县设立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

 

从那时开始,数以万计的建设者来到雄安。其中,一群来自特区的逐梦者显得尤为特别。

 

他们,带着初心和使命而来,身影遍布新区城市规划、交通建设……

 

他们,带着深圳经验而来,活跃在社区营造、绿色建筑、工业设计一线……

 

他们,带着人民至上、真抓实干的共产党人作风而来,在雄安这张白纸上写下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圳答卷。

 

01
战雄安,回望深圳初心
 

 

支撑深圳实干的,是一颗为人民生活幸福而奋斗的初心,是一种为了追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梦想而超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8月骄阳似火,雄安新区的建设也进入热火朝天的季节。

 

从白洋淀西望,高铁雄安站主体混凝土结构已经成型;沿铁路线寻向西北,近千个塔吊耸立在容东片区的天际线上,一个崭新的城市正破茧而出……

 

看着这一切,赵鹏林想起了当年的深圳。

 

30多年前,赵鹏林来到热火朝天建设中的深圳经济特区。罗湖交通枢纽、深圳地铁、西部通道、市民中心……他参与了这些年深圳几乎所有大规模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先后担任过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市轨道办主任等职务。

 

“经历过深圳特区早期的情况,同是白手起家,我对雄安的体会更加深一些。”今年67岁的赵鹏林最初作为公共交通方面的专家参与雄安新区前期规划的评议工作。新区建设开始后,受河北省邀请,已经退休的他开始担任新区管委会主任特别顾问。自打那以后,他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从市轨道办、市地铁公司组织起成建制的专业团队驰援雄安建设。

 

“没有人监督我们,我们也不需要监督。”赵鹏林说。在雄安,团队大部分时间按“5+2”“白+黑”节奏开展工作。“晚上,我们不是进行工作交流、开会研究问题,就是开展政治学习。”深圳市轨道办铁路拓展处处长蒋群峰说。他在2018年3月来到雄安,挂职雄安新区规建局副局长。

 

靠着这股干劲,深圳轨道交通团队用两年多时间,全面推进雄安新区交通总体规划、雄安站交通枢纽规划建设以及本地团队孵化等工作。他们还根据深圳经验,为雄安设计包括小汽车申购与停放、外地车辆管理、公交补贴与价格等成套交通政策体系,成为雄安交通事业的“顶梁柱”。“在雄安,我们就做三件事情:发挥专家团队作用,展现特区精神风貌,坚决不做表面文章。”蒋群峰表示。

 

这不禁让人想起一桩往事。1992年,那次改变中国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曾这样评价深圳:“深圳发展这么快,是靠实干干出来的,不是靠讲话讲出来的,不是靠写文章写出来的。”

 

支撑深圳实干的,是一颗为人民生活幸福而奋斗的初心,是一种为了追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梦想而超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一点,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变。

 

深圳挂职干部蒋群峰介绍深圳团队规划设计的雄安高铁规划方案。

 

02
策雄安,眺望中国未来
 

 

在新区建设之初,总书记亲自为雄安确立“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发展定位。

 

设立雄安新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在新区建设之初,总书记亲自为雄安确立“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发展定位。

 

改革开放看深圳,21世纪看雄安。新区瞄准“高点”,特区必须“示范”。深圳与雄安,就这样产生了天然的联系。

 

2017年4月2日,姚培第一次踏上雄安的土地,此刻距离新区宣布设立仅相隔一天。

 

三年后,已经担任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雄安总部负责人的她,仍对初到雄安的情景历历在目:“叶青院长带我们到雄安来,她的话让人终生难忘:不来雄安,你不知道15年后中国城市什么样!”

 

怀着对“未来之城”的建设热忱,三年来,深圳建科院扎根雄安新区,他们在容城县国土巷开展“绿色实践”,一边对老旧的巷子进行绿色微改造,一边搞起了“伊街坊”“伊公益”等系列社区营造实践和文化空间创设活动。有了文化,城市就有了根;多了绿色,城市就添上美。姚培认为:“参与雄安建设,就是共同破解未来城市发展难题。”

 

未来的城市长什么样?赵鹏林把他多年的思考和研究都带到雄安、施展在雄安。在他看来,雄安建设有三大逻辑:大背景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牛鼻子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关键是破解“大城市病”。这不仅是雄安的课题,也是包括深圳在内所有中国城市必须回答的时代考题。

 

“我去洛杉矶,16车道大马路依然堵车。”作为雄安新区交通规划的“操盘手”,赵鹏林制定出“8090”指标: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80%,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90%。这个标准高于深圳,高于世界任何一个城市。

 

为此,深圳团队经过和铁道总公司、北京大兴机场和沿线各地的沟通,对初期规划进行了修改:在雄安站建设中,布局火车、地铁、公交和城市的一体化发展格局;推动建设R1线,让北京大兴机场快线延伸到雄安,实行随到随走的地铁化运行。未来,雄安的地铁可以开进北京,直接和首都地铁网连通,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群共同生长奠定坚实基础。

 

展望雄安未来,赵鹏林还有更大想法:走进每个社区、每户家庭,收集他们常走的路线,以此为基础制定公交线路和票价。到那时,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和市民订立绿色公约,为每家每户提供最快捷、最便宜的出行方案。

 

 

03
特区人,结下新区情
 

 

特区人和新区人水乳交融,仿佛一首生动优美的田园诗。特区的精神和风貌,逐渐渗入燕赵大地中。

 

2020年,封昌红当选深圳工业设计行业协会会长。同时,她在雄安的二次创业也走过3个年头。“我想以设计的力量,打造一座有远见的城市。”她说。

 

2019年,封昌红带着团队倾力打造了“我来雄安了”广场,成为所有“雄漂”一代的誓言与荣耀之地。“将深圳乃至全球的设计资源和发展经验输入河北,把引领未来的设计定在雄安,通过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金芦苇工业设计奖能够让雄安产业和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她说。

 

2017年6月29日,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与深圳设计创新代表团举行会谈。

 

2018年2月8日,河北雄安新区管委会组织召开《雄安新区城市家具设计方案》研讨会。

 

如今,在雄安新区未来工业设计研究院里,封昌红团队已经与当地深度融合在一起。“一开始以为是短期出差,还会为豆腐脑是咸的还是甜的而争论,结果就这样扎下根来。”团队成员王红说。

 

这是很多来自特区建设者的共鸣。

 

40年前,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来到深圳,托举起这座因改革而生,因创新而兴的“一夜崛起之城”。

 

(图片来源:南方+客户端)

 

今天,来自特区的建设者来到雄安。“回馈、反哺”,是他们口中最常提到的词语。

 

“我们在雄安的任务,就是一边学习,一边回馈40年来全国人民对深圳的帮助。”赵鹏林对记者强调。

 

“雄安是建科院来奉献、回馈的地方。”姚培说,“在经济层面,公司没打算在雄安赚钱。连续三年,包括实验室设备、实验社区专项研究等,我们把最好的资源投入雄安。”

 

活跃在田间地头的,还有那些来自大城市的工程师们。蒋群峰告诉记者:“我们在租住的院子里种蔬菜,周末就到乡亲们家里去,听听他们对新区建设和规划的想法。”

 

特区人和新区人水乳交融,仿佛一首生动优美的田园诗。特区的精神和风貌,逐渐渗入燕赵大地中。王红常提到一个细节:刚开始,当地司机听到工业设计,就觉得是“忽悠”。现在他们说,你们搞的设计展“确实好看”。

 

特区的党员先锋,也在雄安城乡留下红色印记。2018年,深圳建科院同容城县白塔村党支部成立联合党支部,开展联合党建及党群共建活动。他们开展村居墙体绘画,邀请50多个家庭共同参与,孩子们在壁画上签下名字,露出灿烂的笑容。

 

以人民为中心,这是特区建设者们的初心。他们把这个初心带到雄安,他们过硬的政治本领、专业素养和实干品格,也深深印刻在这片土地上。建设让人民幸福的新时代城市样板,深圳力量、特区精神永不缺席。

 

从深圳到雄安,时代在进步,地点在变化,奋斗的初心却一直在建设者的激情和汗水中砥砺生辉。

 

*文章来源丨《南方》杂志2020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