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中寻找温暖火种——金融海啸下的设计行业
时间:2011-07-29 来源:

《深圳商报》姚正华

提高产品附加值是设计行业抵御金融风暴的有效途径

文化企业如何应对来势凶猛的金融风暴?连日来,记者采访的一批专家学者和企业管理者纷纷为文化企业支招。他们建议:当前经济形势是“危”与“机”共存,企业要有所作为。深圳文化企业也要以高端文化产业的突破,再度突破国内与国际市场,再度占领中国经济龙头地位。

 

大力发展内容产业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表示,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体现在出口导向型的制造业,很多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制造业大幅下滑,比如玩具等代工行业。据陈少峰保守估计,一年左右的时间后,文化经济会受一定影响,个别方面比如娱乐业倒会更为乐观。从对好莱坞的研究中得知,美国每次经济危机,好莱坞的票房收入都比经济好的年头还略有上升。这种情况在日本、欧洲也是一样。人们在经济萧条时总是倾向于选择娱乐,所以对内容的需求不会明显下降。在国外,文化产业通常指的是内容产业,而我国文化产业中长期侧重非内容方面。因此,经济危机对内容产业倒蕴含着发展机遇。

深圳一直是陈少峰研究课题中关注的城市,他说深圳打造文化产业先锋城市,大力发展高端文化产业的方向是对的。他认为,深圳乃至广东地区应发展生产型服务业,这与上海的服务业完全不同。深圳传统制造业比较多,在转型中设计业占很大比重,深圳应该与香港联动,成为国内制造业基地的设计产业龙头,这对于文化产业、对于拉动中国制造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深圳除了大力发展动漫、数字娱乐等以技术为主要辅助的内容产业之外,还要大力提升包括工业设计、建筑室内设计、企业品牌设计等在内的设计产业,并走向全国,占领全国市场,开拓国际市场,在中国经济中重新成为一个龙头。这需要深圳具有战略眼光、前瞻性、经营国际化的理念,在战略规划的同时,需要大力引进产业提升型人才,不能仅在产业内下功夫,变以前自发形成的领先优势为自主创新发展,营造创业氛围。

 

加强抵御风险能力

深圳社会科学院院长乐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金融危机使欧美发达国家消费市场急剧萎缩,文化产业中出口部分受到直接冲击,像大芬油画村这类接国际订单的文化企业势所难免。文化产业难以独善其身,所以文化企业增强自身抗风险能力极为重要。

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秘书长封昌红认为,在设计利润可能出现下滑的现实中,设计企业须通过增加服务内容、提升设计附加值等手段加强抗风险的能力。一些低端单一的设计企业很可能面临被合并或倒闭出局的命运,通过行业洗牌,那些最终存活下来的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发展。他分析,深圳工业设计行业在“危机”中有两方面机遇,首先,在国内,那些加工制造企业要生存转型或是改良产品,需要依赖工业设计来开发品牌产品,提高核心竞争力;其次,在国外,为了降低设计成本,一些欧美公司可能会将工业设计外包给中国企业,而深圳占有中国70%以上的份额,有机会拓宽发展空间,目前工业设计外包给中国的趋势正在走强。

 

整合资源加强合作

陈绍华设计公司营运总监吴伟分析说,目前中国设计业的实际现状还称不上一个行业,由于缺乏行业准入规范,进入门槛极低,鱼目混杂的各类公司滥竽充数,真正按照现代企业机制运营的公司如凤毛麟角,加之每年盲目扩张的大专院校设计专业学生的大量涌入,导致行业本身很难形成真正的竞争力,面临大的设计需求时,境内设计机构往往难以把握住机遇,而屡屡让境外巨鳄得手。外在经济大环境的恶化势必加剧业内公司的竞争,但从另一个侧面也能推动设计业洗牌的进程,同步催生行业新的业态和模式。随着新的商业模式的不断涌现,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是一种必然趋势,设计行业也同样不会例外。

“当下有些设计公司已经在运营模式上做不断尝试和改变,除了股份制外,联盟制、合伙人制等在其他行业相对成熟的模式也逐渐引入平面及品牌设计顾问公司,于是逐渐诞生了一些规模相对庞大的设计机构。对于那些早年中国第一批下海的大量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名设计师公司,如何将个人名声的品牌化转型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和挑战,我所在的深圳陈绍华设计公司正在这方面做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吴伟建议,设计公司在当前大背景下应做好充足的准备,尽量整合共享资源,加强合作与来往,适度控制营运成本,避免不必要的开支浪费,不宜作诸如合并扩张搬迁等大的举动。同时他认为行会组织应该在当下承担应有的担当,组织凝聚业内企业,避免因生存压力的加剧而造成更剧烈的同业恶性竞争,规范市场,而这也是行会组织发展完善的绝佳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