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正成为文化产业发展先锋城市
时间:2013-09-02 来源: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

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起草组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文化产业蓝皮书》主编张晓明日前在接受本报驻京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深圳经济特区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在我国文化产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之际,深圳市颁布了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特别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通过制度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很有前瞻性和指导性。

 

深圳将继续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探索新路

 

深圳特区报:深圳市不久前出台的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对于促进深圳文化产业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张晓明:深圳在经济特区建立初期曾被外界称为“文化沙漠”,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特别是2003年深圳市提出“文化立市”以来,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已成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提升,深圳正成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先锋城市。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排头兵,深圳责无旁贷地继续担负起为全国先行先试先探索的历史使命,出台了《深圳市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如对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也作了系统的谋划和统筹部署,既提出了指导性要求又提供具体的路径指引,这对于促进深圳文化产业更快更好发展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深圳着眼于体制机制上创新,敢于突破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了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竞争机制,完善文化市场机制,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龙头企业和知名文化品牌等具体举措。我认为,深圳将继续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探索新路。

 

深圳完全具备建国家级文化与科技等融合示范基地优势

 

深圳特区报:深圳在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出,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时尚、旅游、电商等深度融合,建立国家级文化与科技等融合示范基地。您认为,深圳是否具备这样的基础和优势?

张晓明:我一直很关注深圳的文化产业发展。我认为,深圳完全具备这样的基础和优势。

因为,深圳作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综合性试点市,在构建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方面有着良好的基础,深圳有在全国较早成立的文化产权交易所, 深圳积极参与设立了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这可以创新交易制度和金融产品,实现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的有效对接;深圳有很强的科技创新能力,腾讯、华强、迅雷等一批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数字内容为主体的高成长型文化科技型企业正在迅速崛起;新一轮文化产业发展和数字化信息技术发展密切相关,深圳的文化产业和数字化结合方面有很强的优势;深圳是“设计之都”,设计产业很发达,可以通过设计来提升品牌的文化附加值,它将在珠三角制造业升级中担当龙头作用;深圳有文化产业的金字招牌——“文博会”,它还是文化资本的融资平台、重大项目的孵化平台与合作平台。

更重要的是,深圳拥有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优势。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已成深圳人的观念。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通过制度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必将使深圳文化产业再上新台阶。

 

以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为路径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

 

深圳特区报:对照“文化强市”的发展目标,未来几年,深圳应该怎样加大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

张晓明:在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阶段,深圳市政府要通过制度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通过打造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软环境,通过制定文化政策、加强文化产业立法等间接的方式,以更加开放的态势降低市场准入、吸引民间资本进入等内生动力,以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为发展路径,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

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引进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建立国家级的文化产业新型业态示范基地。

充分发挥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作用,搭建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建设文化产权交易市场。

加大文博会的国际化程度,提升国际化运作水平。加强出口平台和营销渠道建设,使国内更多的文化企业和产品“走出去”, 打造国际知名文化品牌。

进一步发挥“设计之都”的作用,加大对设计业的支持,充分发挥设计对珠三角制造业发展的支撑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