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工业设计需要创新土壤
时间:2013-06-03 【返回列表】

 【深圳商报讯】(记者 苏兵/文 韩墨/图)5月31日,“创新驱动·质量的铸造者”中国国际工业设计高峰论坛在深圳工业展览馆举行。两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原院长路甬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被誉为中国工业设计之父的柳冠中,德国IF设计大奖组委会主席拉夫·魏格曼等七位设计界专家出席了论坛, 纵论设计业创新,把脉工业设计的发展方向。本次活动由深圳市经信委主办,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和深圳市工业展览馆共同承办。

关键要建立“设计创新机制”

路甬祥在论坛上表示,设计是一切创造性实践的先导和准备,蕴含着人们对更美好未来的梦想和追求,也是人类创造力的集成。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设计的价值也在不断地拓展。中国未来十年是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这为提升自主设计能力,促进创新驱动发展,为提升中国制造与服务的价值都提供了迫切的需求和巨大的动力。

柳冠中则认为,设计不仅是一种技术,还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创造行为,创造一种更加合理的生存(使用)方式。 他提出,政府应该在企业建立创新设计机制,引导产业结构升级。目前,深圳在工业设计行业走在了全国前列,但重点是要引导企业的设计机制转型。“当前政府抓工业设计,我觉得关键之举是应倡导设计机制的建立,而不是简单的给企业免税,要在企业推行设计创新机制,而非以前的加工管理机制。所以我觉得这是土壤的问题,不仅是要有好的苗子,还要有土壤。只有建立起好的设计机制,中国的工业设计才能枝繁叶茂。”

提升自身创新设计能力

究竟如何提升创意设计能力,成为论坛的集中话题。德国Indeed Innovation GmbH公司创意总监Peter Brooren谈到,“工业设计师在开发产品的时候首先要尝试一下,尽早的试验,只有根据体验才能改进实用价值,并提升自身创新设计能力。”北京大学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蔡剑则在谈到网络时代的创新设计时表示,“今天我们看到深圳最创新的企业,它不是流水线,是一个价值网络,叫做腾讯,通过即时工具有几亿人相互沟通。”这样的方式让人们重新看待“一个网络的价值如何衡量?”

实现创新,需要关注材料的趋势。德国Designaffairs设计公司材料技术总监Efrat Friedland认为,对产品材料的研究,就是研究它的趋势。“我们公司有一个趋势的研究部门,他们会研究市场和消费者的趋势。他们研究全球的大趋势,以及我们的社会是怎么改变的,也会研究人们的喜好。比如可以研究日本或者是西班牙的用户感受,这种感受是不一样的,他们会把信息反馈给我们,然后由我们寻找合适的材料来满足产品需求。”

论坛上还涉及到大家鲜有耳闻的“救生设计”概念。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童慧明向与会嘉宾展示了救生设计的理念和重要性、紧迫性。他通过视频展示了广州美院的学生制作的LED照明担架,构造很简单,只是在担架的两边安装了LED灯,但它在夜间救护时很实用,并能发挥很大的生命救护价值。

“通过对以产品为核心的、体现自救与救助这两大领域的设计缺失进行梳理,我们发现一个设计创新的更广阔领域——救生设计,令工业设计师看到更高尚的设计使命。救生设计使我们发现了新的设计的价值,它不仅具有经济的意义,更有救死扶伤的意义。”童慧明说。

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公司获iF奖

德国iF设计大奖深圳展厅刚刚在深圳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138件精彩设计作品正式亮相。深圳也是重要的获奖城市,获得2013iF奖24项,位居中国榜首。德国iF设计大奖组委会主席拉夫·魏格曼演介绍说,iF奖项是世界领先的设计奖项,在60年间,iF获奖作品共计3.2万件,也有上千万的观众关注。作为一个设计媒介,iF设计大奖组委会将把这个设计推向巅峰。

他表示:“因为有很多的企业、设计师都会参加我们的比赛,他们都是世界上顶尖的设计师,如果你想知道你的竞争力有多强,就来参加这个奖。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公司获得iF奖,说明中国设计公司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当然还要依赖于你的营销技巧,这样在国际市场上会有更成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