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洞察 | 物本元设计,在每一件事中寻找最佳平衡
时间:2020-06-19 【返回列表】

 

做设计,最难的不是搞清楚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是什么,而是,要站在全局去平衡事物之间、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做出在当下全局中,资源条件下相对正确的设计决策。比如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平衡、追求极致与顾全大局的平衡、发散创意与克制专注的平衡、保持传统与突破常规的平衡、商业盈利目标与功能体验目标的平衡……一个好的设计人是应该能够综合地考虑到绝大部分的情况,作出最适合当下产品的设计思考与决策,而不是理想化地沿着一个方向走到底。

 

物本元设计作为一家以工业设计为起点的整体产品解决方案服务的公司,也正是秉承着这样的理念,他们力求在每一件事中保持一种近乎完美的平衡,扮演着行业内的“平衡师”。

 

 

 

梦想 x 设计的平衡

 

 

对初心的坚守是一件有成就感的事情

 

成立于2017年的物本元设计(以下简称“物本元”),作为一家年轻而富有创新精神的设计公司,已向目标客户提供包括产品策略与研究、产品工业设计、产品结构设计、产品硬件电子开发、产品包装设计、模型样机制作、供应链支持等设计服务。而物本元对设计的成熟认知与把握,则要从九年前说起。

 

作为物本元设计的创始人,谢声望秉承着从高中开始萌生的对工业设计的喜好与执念,带着能够创造出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在使用自己所设计的产品的梦想,从大学毕业之后,开始了在设计行业内摸爬滚打的9年。

 

△物本元设计创始人 谢声望

 

“梦想”,真正懂得且实现并不容易。在这期间,他有过对设计的独到见解,有过对产品的创新设计,任职过韩国LAK设计公司设计主管,也担任过深圳赛维创新技术有限公司产品经理,用自己的思想来指导着自己的设计。与成功相伴的,则是前行之路上所面临的瓶颈,但从设计到产品经理再回到设计的路上,在坚守着那份对设计的执着下,他渐渐地发现在梦想之路的历练中,看待设计的角度变得与以前大有不同,变得更加的客观,更加的深入。

 

设计师在不同的阶段需要认真地思考自己。针对产品经理的那一段经历,谢声望提到,“产品经理的经历让我懂得如何更加系统地去看待产品,以前做设计可能更多的是思考如何创意,或者如何让产品变得更加美观。而产品经理的经历,让我不再是单纯地从外观、从创意去思考,而是基于这些之上,更多地考虑人的需求,考虑产品成本,产品电子功能的稳定性、可实现性、生产组装不良率的控制等等。我觉得这些都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设计,能够让产品真正地落地,让设计真正地落地。作为一个设计师,能够看到自己设计的产品可以落地并投向市场,那个是比拿提成都更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做设计心态很重要,我觉得保持对设计或者创作热情的最大动力,就是看到自己的产品能够成功上市的成就感。”

 

溯求本源是设计的第一要义

 

相信几乎所有设计专业的学生或者从业者,都被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设计的本源或者本质是什么?”我们一般听到过或是在网络上查找,大致得到的答案不外乎都是非常教科书式的答案——“设计就是解决问题”。对于这个解释,用解决问题这样的说法未免太过于冰冷。

 

△脚型3D扫描仪器

 

这款脚型3D扫描仪器,是物本元携手厦门赢心科技一起设计的一款产品,它可以一键测量人体脚型3D扫描数据的机器,把用户的脚型3D数据上传到电商平台,电商平台便可以推荐给用户脚型相适合的鞋类款式,减少因款式不合适退货或者尺码不对而带来的网购风险。对于这样的一款产品,如果说要定义为解决了某个问题似乎也可以说得通顺,但其实应该有一个更好的说法——设计的本质是建立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当我们把一个设计的对象视作为一个抽象的“物”,而我们则是行为的“人”,通过某些行为,人与物的关系就得到了建立,这个过程就是设计诉求本源的过程。

 

谢声望讲到,“还记得大学第一本工业设计概论,里面就写了工业设计是什么。上面写道:‘工业设计是有目的性的创造性活动。’而我理解的这个目的就是设计的本源本质,那就是回归人性。真正地改变人的生活,满足人类的需求,这就是设计的本质。”这种对设计本质上的认知,也成就了物本元设计“洞察产品需求本质,回归物之本源”的立根之基。

 

 

智能 x 设计的平衡

 

 

智能在现代社会运用得越来越普遍,几乎涵盖到每一个领域,而设计,总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发展和变化。

 

作为致力于AI智能机器人、3C产品、工业设备、家电等领域的物本元,集结了优秀的设计团队,遵循从市场需求出发,不为设计而设计,寻找产品本源,做适合的设计。为了提高公司设计师整体的设计能力,除了提高一些基本设计技能之外,设计师们会经常到工厂和市场中去,真正体会到产品出来的每一个环节。

 

△物本元团队

 

拥有丰富产品经理经验的谢声望,能够充分理解用户需求和整个产品开发流程,这也使得物本元要求设计师能是够从产品经理的角度去做设计,让产品能够真正的落地,如果一个产品无法落地,那设计则无法体现真正的意义。工业设计是指以工学、美学、经济学为基础对工业产品进行的设计,所以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在掌握了一定的创意和设计思维的同时,他还必须要掌握产品CMF工艺、产品如何生产、如何和电子和结构沟通、成本怎么控制等多方面的技能,单纯地追求设计的艺术性是不可取的。

 

△设计团队到韩国设计公司交流学习

 

设计落地,以人为本

 

在智能科技领域,要让产品能够真正地落地,产品智能还是要实实在在地解决人的痛点,能够改善人的生活的智能设计产品才算是成功的。如果产品不但没能提高用户的生活,甚至使得生活变得更加复杂,就会变成“鸡肋”,那这样的智能产品真的不能算得上好的智能设计产品。

 

不论是高端技术还是智能应用,最终应用都是要回归人性的,在问到在“智能”方面有什么独到的见解时,谢声望也给我们了答案,“一切新的技术要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一个新的技术的革新,面对高科技和新的技术时我们要考虑慢半步,不是去追求高科技或者黑科技,而是把怎么样让这些科技和产品结合,带给用户良好的体验作为一个起点。回到本质,还是要看智能给客户带来的体验和附加价值是什么。”

 

回到脚型3D扫描仪器,在这个直播卖货和互联网线上卖货的时代背景下,大家都更愿意去网上购买产品,但是这种方式给消费者带来很大的痛点就是,我们在购买服装和鞋子时会经常遇到,尺码不对或者款式不合适的问题。市场上也有一些高端鞋类定制品牌,但是他们传统的方法是需要客户去门店或者做鞋师傅上门进行手工测量。这样耗时非常的久,光手工测量本身就要耗时一个小时左右。所以物本元设计了这样款一键测量人体脚型3D扫描数据的机器,与此同时用户也可以不用出门,就可以买到和自己脚型完美匹配的鞋子。

 

△脚型3D扫描仪器

 

在设计上,去掉了原本不必要的部分,把原本复杂的硬件重新布局,同时为了方便不同的人群,不同身高的人,采用了可调节式的显示设计,一系列的重新布局使得产品本身硬件部分简化到了极致,在外观上也趋于更加纯粹。为了让外观跟内部结构完美地融合起来,在机械结构上也做了很多次的调整,包括最难的走线方式,经过反复的测试,最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客户带来了最佳体验。

 

设计诉求的融合与统一

 

我们所建立的每一个关系都来源于诉求,在功能诉求之上,人类是有体验诉求和情感诉求的。这样的规范不仅限于设计,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一个规律。

 

物本元设计崇尚的设计理念叫作功能美学,除了讲究以人为本的情感与体验诉求之外,力求外观和功能完美地融合。例如xArm 7 机械臂,它和其它产品不一样的是,它的外观就是结构,结构就是外观,所以需要考虑的就是怎么实现连杆功能结构的同时,还能让产品看起来美观。

 

△xArm 7 七轴机械臂

 

“我们重新发明了适用于生活的机械臂。”这是物本元给xArm 7 的定义。在外观方面,整体表面上看不到一个螺丝,保持了流畅一体化的独特性,干净的白色搭配简约外观更具安全感,更加地贴近人的生活。由于一体化的特点使得关节体积比传统工业机器人的关节体积缩小了30%,配合日本定制的高精度减速器,其性能得到了有效的保证。在材料方面,轻量化材料的应用大大地降低了机械臂的自重,只有工业同类产品的1/2,与此同时80%的电子零部件都来自于传统的3C类产品,轻量化材料搭配价格低廉的零部件,让它不但大大降低了成本与结构的复杂性,而且质量稳定可靠。在软件方面配合猎户星空的单目高精度视觉抓取,物品抓取准确率可达到99.7%。

 

 

 

联系到当下极简的设计风潮,极简并不是去除尽量多的元素,而是将所有的元素摆在正确的位置之上,在功能、体验、情感诉求方面寻找本源,寻找最恰当的融合与统一。

 

 

剧变 x 设计的平衡

 

 

疫情下的工业设计

 

没有人会想到,2020年是以一场肆虐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开启。这场疫情使全国人民被迫足不出户,多个行业因此被迫歇。在巨变的时代里,“变”,成为了一种常态,应对变化,越来越成为行业内乃至更多领域的关键生存能力。这使得每一次应变所做出的抉择和行动,让原本在同一起跑线、同一航道上的企业、公司、团队、个体产生了越来越剧烈的阶段性差别。时代的变化创造了初始速度,而应对变化则带来了变化的加速度。洞察这期间的一些生活细节,这段疫情给一些行业带来了一些新的契机。

 

在疫情中,工业设计领域出现了各种针对疫情的优秀设计方案,口罩、机器人(送餐自机器人、医院机器人、扫地机器人)、红外测温设备、智能终端设备、空气净化器、(非接触式)体温枪、无人送货车、防护服等优秀设计,无不显示着设计的重要性。

 

基于当下,放眼未来。根据疫情期间出现的各种设计成果,可以看出2020年一些特定领域的设计会迎来“小高潮”,像xArm 7 七轴机械臂,现在已大量运用到无人咖啡厅,无人炒菜机等场景,以及3D脚型扫描仪,也迎合了现在足不出户的人也可以购买到合适物品的需求。

 

疫情是一个灾难,但也是给人类的一个新的压力测试,疫情在重塑世界,世界变化在加速,转换思维,构建创变思维,才能在剧变中一同加速前行。追寻事物本源是社会进步的本质,而设计作为创新的强大驱动力之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强劲动力之一,应该保持创新设计能力,提高敏锐的设计洞察,帮助企业抢抓新兴市场机遇。

 

未来设计的畅想

 

我们正处在一个复杂多变、世界性产业和产品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最近,iF、GOOD DESIGN AWARD 等世界性设计大奖都在进行新一轮设计作品的征集,在往届的获奖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国家的设计都具有明显的地域风格。提到日本我们的第一印象可能是 MUJI 的原生态设计亦或是 SONY 的机能美学,提到北欧会联想到 IKEA 极简、功能性强的设计风格。

 

对于国内的产品设计要形成自身的设计体系,当代设计师应该要做出哪些努力,才可以渐渐形成独树一帜,区别于其他地域,属于本土的设计风格呢?在探讨中,谢声望对中国设计不乏期许,“从表面看日本的MUJI极简风和北欧宜家风其实很像,都以简洁、强调实用性为特点。我认为任何风格的形成都是在历史、地理、宗教、人文等条件的前提下演变的,跟每个国家资源和国情有关系。从表现形式来看,宜家北欧风格会加入明亮的色彩,如蓝色、红色、粉色等,这与北欧地广人稀冬天漫长有关系,白茫茫人迹罕至的环境下色彩可以改善心情。而日本色彩以灰度色主,很少出现鲜艳的颜色,基本搭配是木色配麻色,这样的自然色会让人感受到温暖和安静,日本人口密度大,能够有个安静封闭的心理港湾尤为重要。所以两种风格虽然很像,但是他们又不一样,侧重点不同。

 

我们要学习国际化的设计理念,但不盲目追随。日本工业设计的快速发展是在二战以后,他们也是从欧美那边学习到先进的设计理念,然后再结合自身国家的国情,从而形成现在他们独特的设计风格。我们也一样,我们一方面要学习先进的设计理念,一方面也要结合我们的历史、地理、宗教人文等,从内心去真正地去了解我们的国家,那样我们才有可能做出和别人差异化的产品!”

 

坚守初心,在设计之路上让每一件设计作品、产品回归人性,在每一件事中做一个“平衡师”,相信物本元设计也可以在未来制造更多的惊喜,以独特而成熟的创新理念与设计思考,做属于中国的中国设计。

 

 

案例赏析

 

△JBL音效控制器

 

△S1石头纹无线充电器

 

△uarm swift 桌面机械臂

 

△ulike脱毛机

 

△复古留声机

 

△空气净化器

 

△立式饮水机

 

△索尼SUND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