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记者 陈黎
首届深港设计双年展即将于9月6日在深圳开幕,开幕前夕,本报记者约访了双年展的深圳方策划总监、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的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封昌红。
温婉、甜美,是封昌红在人们心目中已经定格的印象。然而这次见面,记者却发现她的神色疲惫,多了几分憔悴。这个看上去娇小而柔弱的女子,过去数年却一直被媒体称为“特别能坚持的人”。因为正是她,带领着深圳工业设计团四处征战,从“IF”、“红点”等世界设计大奖摘回了无数闪光的奖项,又闯入了世界最顶级盛会、英国伦敦百分百设计展那扇曾经紧闭的玻璃门,而在此之前,这个傲慢的展会多年来持续对希望参展的中国设计师鄙夷说“No”。
自豪:这次双年展有着最专业的精神
深晚:我们所熟知的设计展,一般都是单项的设计,为什么设计双年展要包含那么多门类?
封昌红:对,这就是大设计的概念。设计一直在不断地相互渗透、融合,全球的设计业都在向这样一个趋势演进。
深晚:合作办展,对深圳和香港的设计界有什么好处?
封昌红:其实这个双年展的产生,是出自于深港双方都非常实际的需求。对香港设计师来说,珠三角强大的制造业,给了设计师非常好的市场环境;而对深圳设计师来说,他们年轻、有才华、有冲劲,但是与香港设计相比,还是比较欠缺经验和专业,通过这样的合作可以有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深晚:在您看来,这次双年展的水准如何?
封昌红:开幕之后,大家看了自然会有结论,我只能说,这次双年展我们都非常用心去做。这次展览能够非常专业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尊重专业。
对有才华的设计师来说,最害怕的是身为行外人的领导指手画脚。我们深知这一点,所以充分尊重策展人和设计师的想法。刘小康也一样,虽然他是那么优秀的设计师,但是在这次双年展中,他和我一样,都只是策划者,所以具体的展览,都完全尊重策展人的想法。
深晚:双年展分散到好几个展馆,为什么不能在会展中心集中展示呢?
封昌红:因为我们想把设计放到市民最爱去的地方。这也是和国际接轨。比如米兰设计周、伦敦设计周,这些好的设计展,都不是在一个大的地方集中展出,而是放在市民最常去的博物馆或者街区。设计本身,就是为了让老百姓生活更好、最贴近人心的东西,所以它一定要与百姓零距离。
欣慰:再苦再累,达到了预期目标
深晚:再过两天双年展就要开幕了,您现在的心情如何?
封昌红:觉得很欣慰吧。因为再苦再累,达到了预期目标!昨天还有一个设计界的朋友看过展馆后对我们说,你们这次搞得不错,简直像个“小米兰展”(得意地笑)。
其实双年展的成效还不仅体现展览精彩上面。对我个人来说,最高兴的还是看到深港两地设计师之前的融合相处。
过去,除了平面和工业设计以外,大多数的香港设计师以前对深圳一无所知,可是通过全方位的合作,他们觉得和深圳一起做展览的小伙伴们,并不比他们差什么。
比如说这次双年展的工业设计展,我们展的是深港两地设计师的国际大展获奖作品,大家都是同一水平,还有一个新锐设计师的互动展,设计师们都是80后、90后,大家想法很接近,一拍即合。现在,一些香港设计师开始说:很喜欢深圳,也喜欢活动的组织安排。
还有一个特别实在的进展:香港十家设计企业与深圳十家设计企业,会在这次双年展上宣布合作,一起完成设计项目,这是真正的融合,这是我最高兴的事。
憧憬:世界独一无二的设计双城
深晚:这次双年展的LOGO很有意思,两座小房子靠在一起微笑,它们所代表的两座城市,感觉上好像连体人。
封昌红:对,这就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未来,通过前海的深港设计中心,集中深圳与香港的设计师,共同成立公司、完成项目,我们现在通过双年展等各种平台各种活动,都是为了推进深圳与香港设计师能够更好地沟通和相互了解。
再往后呢,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打造全世界完全没有的、真正是唯一的“设计双城”。
我们所熟知的最有名的设计之城,比如说米兰,它的旁边,就没有一座城市可以和它设计融合,伦敦、巴黎?都没有,它如果硬从别处拉一个城市来打造设计双城,那么彼此的理念和风格就会差得很远。
这一点上,深圳和香港是得天独厚的,虽然深圳和香港的设计现在还有差距,但是我们通过双年展这样的活动,会不断拉近这个差距,久而久之就会逐渐融合。
这样的两个城市凝聚起来的力量会有多强大?最后能抗衡什么?我觉得可能就会比巴黎强,可能会比伦敦强,当然这是需要很长时间的,也许15年、30年或者更长,也需要我们的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