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将工业设计理念带入 城市形象提升
时间:2012-12-06 来源: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

张建民1991年毕业于西北轻工业学院,是我国最早一批学习工业设计的学生。他最早把工业设计理念带入地铁工程设计领域,基于人体工学的原理在地铁导示系统及设施方面做了创新性设计,获得建设部科技成果奖和深圳科研成果奖。十几年来,张建民参与国家级大型项目十多项,包括2007年服务北京奥运会三个场馆导示系统的设计,2008年第26届大运会火炬塔中标方案设计等。

在张建民看来,尽管中国整体工业设计水准与国外尚有很远距离,但个体的、顶尖的工业设计公司,在国际上却也“经得起比”。“今年9月伦敦百分百设计展,我天天泡在展会现场,为的就是寻找、比较国内工业设计公司与国外同行之间的差距。我想看看,我们究竟弱在哪里?”张建民说,“但认真比下来,我发现其实国内一流设计公司与国外的大牌设计公司的差距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相信自己的实力,不必妄自菲薄。这是张建民给中国工业设计企业打的一剂“强心针”。“我们的设计师也可以做出非常好的设计。这几年中国的设计企业频频在国际设计类大奖上摘金夺银就是证明。”张建民说。而比起设计企业的努力追赶,更让张建民忧心的则是中国当下的浮躁、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工业制造企业找设计公司首先问的是,这个产品投产后,能卖出多大量,能赚多少钱?”

在“赚快钱”的思潮之下,想要诞生苹果一类的企业只能是天方夜谭。“在西方,谈的是设计提供新兴生活方式,产品只是终端形式。而在中国,我们谈的却是,产品第一位,设计只是装饰一下外观,为产品服务而已。”张建民说。

具体到自己的工作领域,张建民说,他的理想是将工业设计理念带入城市形象提升设计中,但这同样需要社会观念转变的支持。张建民说:“我们更看重高楼大厦,广场的座椅、公交车车站的标识……这些城市形象的微细胞粗糙而生硬。”在张建民看来,这些粗糙的微细胞正是深圳与东京、巴黎之间“最遥远的距离”。

张建民的母校西北轻工业大学是最早开设工业设计的学校之一,作为这里的首届毕业生,“工业设计可以兴国”这样的观念深深地植根在张建民心中。说到未来,张建民依然满怀信心。“所谓后来居上。不足就是潜力。未来我们大有可为。”